第一章 想要辞职的黛蓝小姐-《倾覆之塔》


    第(2/3)页

    它并不会导致大主教、天使、公司董事、精灵们失去自己的财富与地位,它只会淘汰掉一些德不配位的幸运儿——或者说,纯粹的暴发户。因此扶济社不会被这些在这个时代拥有莫大权力的「上层人士」所抵制与排斥,这也是它如同病毒般迅速扩增的原因。

    它同时被一无所有者、***者佣兵、年轻人与学生、失业者、有才能而无资源者、有资源而无才能者、社区意见领袖、权力者、顶级富豪、顶级知识分子所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支持扶济社反而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一众所周知,在扶济社的规则下无法得利的唯有那些被人憎恨而又德不配位的那些人。

    那谁在反对扶济社,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心虚了?

    那样的话,他们自己的投资者与支持者们就有可能对他们的能力产生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他们心里在反对扶济社、也必须大声的支持扶济社。

    但是没过多久

    就在上个月,有人开始意识到扶济社规则的一个漏洞。虽然在原则上,扶济社内部的「信誉积分」是不能交易的.可如果「请求其他扶济社的人帮助自己」这件事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任务」呢?

    总有人是缺钱的。或者说,大多数人是永远缺钱的。只要开的价格足够高,就一定会有人让渡这种「信誉积分」。

    交易方法也很简单。拥有积分的人,可以发布一个刁钻而非常麻烦的任务、然后由「积分购买者」接下。然后发起人直接确认任务已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来将他们的人情积分进行转让。

    就像是MMORPG里面的RMT。

    只是通过这种方式的所购买到的不是虚拟的「游戏币」,

    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莫大价值的「扶济社积分」。

    最开始,人们并不认为这里有什么问题——总有人恰好就缺那一两分急用,而在这个时候想要先完成他人的任务是非常困难而不人性化的。有了这种交易渠道,那么就不再会卡那一两分了…稍微加点钱,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务了。

    那时候的反对者其实并不多,反对的意见几乎瞬间就被淹没了。因为最开始的时候,那些开价购买积分的人所开的价格真的非常高——连一个普通平民也能轻易解决的小事件,所获得的「一点信誉积分」,就能兑换足足五百五十信用点。

    要知道,特别执行部那种灵能者卖命的地方,一个月的基础薪资也就只有五万五。

    普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是一万二到一万五;崇光大学和天恩大学毕业、硕士学历的顶尖社畜,毕业三年后的工资差不多可以到两万五。

    而如果没能上大学——这种人占比大概是75%,他们在工作五年后的平均收入就会直接锐减到四千多。

    这意味着,没有学历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差不多一天收入就能到六百多块;而若是有人脉或是才能,他们的收入还会进一步暴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完全无法抗拒的。

    发起这项提议的,毫无疑问是最有钱的那些人;而支持这些提议的,则是最没钱的那些人。那么它就完全无法被阻止。

    反倒是中间的某些人意识到了问题——他们在幸福岛的工作,都是一些在自己行业内处于高端地位的学者、作家、媒体人,再加上一些资深佣兵与小公司的创业者。但他们无论在人数上、地位上亦或是话语权上,都已经无法阻止这一切了。

    群青与教父,差不多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失踪的。具体的时间就是五月十一号。

    一开始人们还会忧虑,他们购买如此之多的积分、会不会导致积分贬值?毕竟当他们拥有的积分足够多了之后,就可以轻而易举通过扶济社的内部渠道买到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

    可是那些收购积分的人,却并没有立刻降低积分的收购价——反倒是在半个月之后提高到了1:630的货币比例。很多人因此而直接放弃了自己原本的工作,开始全职去做任务。他们的收入因此而暴涨……这也让一些原本并不打算加入扶济社的人,因为眼红这份收入而加入了扶济社。

    而随着这些「积分佣兵」的大量涌入,很快就导致了没有任务可接的问题。

    毕竟这些积分的「产生」又不是挖矿、能够自行产出而是在帮助扶济社内部的其他人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即是通过收获他人的「感恩」与「好评」,来获得一些额外积分。

    从这个角度来说,扶济社的积分主要产出途径,其实就相当于是扶济社给了他们一个「负税率」——越是交易,市面上的积分也就越多。这也是在鼓励人们去发布任务,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毕竟也是在扩增扶济社的影响力。

    正常情况下,这些积分都被很快用出去了。毕竟这是一种新货币……人们肯定希望能够尽快变现。并且每个人总是会或多或少遇到麻烦的,随着他们通过扶济社解决这些麻烦、就会逐渐养成这种发布任务的习惯。

    可随着大量积分都被收拢,市面上发布任务的人开始变少了。大量的人在辞职之后又接不到任务——于是他们开始去接一

    些明显积分给的比正常情况少的任务,而因为积分的收购价也在同步进一步增长、人们也没有察觉到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后来,人们突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积分的价值已经变得如此昂贵了那么用掉这些积分,来让人们去完成一些对自己来说只是有些麻烦的小事,会不会变得有些浪费?

    比如说,人们最开始在忙着加班的时候,会请人去接自己的孩子,而他们付出的也就是「一点积分」。这点积分可能是他们新邻居搬家的时候,拜托他过来帮忙搬一下家具时获得的;也有可能是看到了老年痴呆的迷路老人,发现平台里面有这样的任务,然后联系到了老人家属之后得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