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感言 壳与核-《倾覆之塔》
第(2/3)页
无知之幕的翻转,是另外一个引子——某种意义上来说,扶济社与无知之幕是完全相反的组织。冰水的演讲也正是揭示了这份虚假,更契合了纪伯伦的这篇散文的主题:即人其实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无法确定自己所见即真实。
而这个主题的第三面,是“灰穹”与“黑塔”。笼罩于星球外面的灰穹,正是“壳”;而埋藏于群体潜意识之海的神,则是“核”。
第四面,则是罗素的计划,“理发师”与“小琉璃”的表里相易。
通过平凡的UP主“马克”这个角度,来展示罗素的公关手段、第一次敲定二级主题“壳即是核”。
而这个主题的第五面,也是二级主题的第二次复唱、就是罗素的黄昏本质。
“罗素”本身,以及神之容器这个灵能其实都是“壳”。真正的本质,是被封印在容器内的黄昏之卵——名为“墓碑”的新生黄昏种。随着它的膨胀,壳也终将掩藏不住核的本质、以及醒悟它仅仅只是壳的事实。
而通过“壳即是核”的二级主题,让罗素自己否定了这种宿命。
他或许只是孵化黄昏的壳,但谁说核就一定要比壳重要了?
壳并非是孵化出核的工具,被人们所了解的虚假之物也并非毫无意义;或者说,内心深处的真实也未必就一定比展露在外的“面具”更有价值。
最终让罗素锚定自身价值的,正是对壳的“爱”。
哪怕是虚假的壳,也一样有人所爱。
从叙事结构上来说,罗素对自己黄昏本质的焦虑,其实和人们与亲密之人相处时,对自己内在本质即将暴露时的焦虑是等价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