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1章 明宪宗朱见深-《捡宝》


    第(2/3)页

    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绘制纹饰即有单独使用,也有混合使用,往往是根据饰纹的不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描绘那个部位的纹饰。在绘制时,尝试用国产料淡描勾线,进口料渲染。

    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和国产青料,很大的一个区别之处,在于苏麻离青料的含铁量特别高,而含锰量又奇低,如此的化学属性,使得苏麻离青料发色深沉浓艳,在炉火保持好的情况下,更是能够烧制出,如宝石一般的光泽。

    含铁量高的苏麻离青料,有一个臭的特点,发色会呈现一种深蓝色,而在色料凝聚处,当堆厚到一定程度后,会形成黑褐色的斑点,且在光线下,一定会有锡光色和结晶,表面摸上去会有明显的凹凸不平感。薄釉层的地方,则会出现干涩、无光的现象。

    国产钴料呈现的是一种蓝中带灰色,且即便是在色料凝聚堆厚处,也没有黑褐色结晶斑点。另外还会出现晕色现象,这也是国产钴料不如进口苏麻离青料,很重要的一个地方。

    但是两者混合使用时,发色明快,呈色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进口苏麻离青料,弥足珍贵,不然也不会有到了明朝后期,就连帝王烧制青花瓷器的时候,也只能改用国产青料,又哪里会舍得将进口青料和国产青料混合使用。

    也就是只有在明朝国力鼎盛的时期,国库才有财力,支撑起全部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作为青花色料。之后随着国力的衰弱,转而开始使用国产青料替代。

    却没想到,竟然在这地方,找到了一件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混合的一件青花瓷,如此倒是甚是难得。

    虽然起价值,比起纯进口苏麻离青料的青花瓷器,差距不小。但却也代表着,一个明朝国力开始衰弱,但又未彻底衰败的时期。

    这种混合料青花,烧制的时间跨度很短,仅在短短的几个时期,而且烧制的数目又比较稀少,所以其同样也拥有很高的价值。

    最重要的,是一段特殊时期,历史意义的代表!

    不过即便如此,单纯一件采用混合青料,仿制的宣德青花,远远不止于让王小涛这般兴奋。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这件混合青料仿制宣德青花,可不是一般的混合青料仿制宣德青花,大有来头。

    居然是明朝历史上,成化皇帝时期的官窑仿宣德青花,而且还是专供帝王的御用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