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真是巧合-《大秦五百年》


    第(3/3)页

    对于出现不同看法,严临避开正面争论,他说道:“这情况很复杂啊!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来来来,吃菜!”

    严临又再主动给李大环夹菜。

    ————————

    大业五年,公元前200年,十一月。

    皇后寝宫外,嬴子婴、冯幽兰、薄贞都在这里等待着。

    太医、宫女随时候命。

    王思快要生了,两个产婆在寝宫内接生。

    寝宫外,嬴子婴、薄贞都期待着孩子降临。

    跟前两次老婆生孩子一样,嬴子婴有些紧张,这时代的科技太落后了,医疗水平差,女人难产导致死亡的概率远高于现代时。

    冯幽兰思绪则复杂得多,有着小心思,如果皇后还是生下公主,那她儿子就有机会了。

    薄贞没那么多小九九,只希望皇后平安生育。

    “呜哇…呜哇…”

    婴儿声传出,子婴快步进入寝宫。

    见产婆正在给婴儿洗澡。

    再上前看仔细点,生下的是公主。

    再看着躺在床上的王思。

    母女平安,子婴松了一口气。

    冯幽兰、薄贞跟着入内,见到生下的是女婴,冯幽兰长舒了一口气。

    薄贞向床榻上的王思微微一笑,说道:“恭喜姐姐,母女平安!”

    冯幽兰心情舒畅,说道:“恭喜姐姐,又给大秦增添了一位公主!”

    产后的王思身体虚弱,见又是生下女儿,失望的神情明显显露出来。

    子婴走到床榻前,抓着大老婆的手,微微一笑,安慰道:“皇子皇女都是一样,朕都高兴。”

    他当场宣布,女儿取名为“赢芬”。

    ————————

    韩国,新郑城郊。

    张良前来视察士卒训练。

    张良规定,凡年满十五男丁,秋收后都要参加冬训。

    先操练好士卒,一旦有战事爆发,这些男人可迅速转为合格士兵。

    为了保持正常防卫所需,目前韩国保持十万常备兵力。

    在五国攻秦前,韩国总人口仅有一百六十万,作战折损了十五万,再加上十万常备兵力,在剩余的一百三十五万人当中,成年男子占比很低,韩国男丁紧缺情况,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

    在这里,是韩国最大的训练场地,有数千新兵接受训练。

    新兵分为许多批,分散在不同位置,在五百主、百将的带领下训练。

    张良行走在训练场地,戚宗、丁凯跟随在侧。

    “丞相来了!丞相来了!”

    训练中的士卒,都向张良这边望来。

    见到丞相,新兵们没有兴奋激动,有些人还露出厌恶之色。

    “丞相来了,停止操练,集合!”

    附近数批新兵新兵集合起来,排好队列。

    田集走到张良跟前,说道:“丞相,一个曲的新兵都在这里。”

    张良走到队列面前,扫视士卒们一遍。

    他发现,新兵们精神状态非常差,似乎来到军中操练很受罪。

    张良清楚记得,在实行商君之法第一年冬季操练,他也曾亲临这里视察。

    那时候,在军功爵激励下,新兵们都很有精神,盼着杀敌立功封爵。

    那时候,张良虽然得罪了很多上层人员,但还是得到了多数普通百姓支持,让张良为之欣慰。

    而现在,五国伐秦,大量韩兵还未来得及立军功就阵亡,再加上有人从中煽风点火,有许多底层百姓怨恨张良。

    看到士兵们那迷茫无助的眼神,张良很不是滋味。

    “将士们,暴秦狡诈,不仅仅是我们韩国,赵国、齐国、楚国、匈奴同样损失惨重。暴秦无道,随时有可能攻韩,将士们要练好杀敌本领,保卫韩国、保卫家园,杀秦兵立军功、给死去的将士报仇。”

    对于张良所说的话,起到的作用非常小,士兵们仍然提不起精神,迷茫无助。

    随后,田集被叫到一边。

    “昔日,长平之战赵军惨败,秦赵世仇,赵国百姓仇恨暴秦。你可否了解士兵们是何想法,他们不恨暴秦吗?”

    “丞相,末将找过一些伍长、什长问话,他们说,士兵们对暴秦的恐惧远大于仇恨,觉得暴秦不能得罪。还有许多士兵埋怨,要不是主动攻秦,韩国就不会死那么多人。”

    对此,张良是无奈和叹息。

    为了实行商君之法,张良一直都表现得很强势,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自从战败后,张良心中产生出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一直伴随着。

    戚宗走过来了。

    戚宗道:“丞相,战马太少,连骑兵训练都受到影响,何时才能再有匈奴马?”

    上次秦军歼灭韩军仅剩的五千骑兵,韩国原本就不多的匈奴良马,几乎丧失殆尽,目前仅剩数千匹劣等一些的马。

    提起这方面,张良心底的那种无力感就更加明显。

    即便向齐国所借的粮草可以不用还了,韩国仍然是粮草匮乏,根本无法再筹集粮草跟匈奴交换马匹。

    韩国不产盐,张良所能筹集的布匹不会太多,换不了多少匈奴马。

    在韩国最西边,扼守西大门的咽喉要道已被秦军夺取,张良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军队中,抽调出三万人跟秦军对峙。

    目前韩国的处境,可谓是非常艰难,张良犹如被泰山压顶,压得快要喘不过气来。

    但是,灭秦、让韩国强大,是张良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就算压力再大,都会死死咬牙坚持,为目标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张良道:“戚将军,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很困难,你要鼓励士气,让操练正常进行,我会尽快把良马换来。”

    前不久,齐、赵、韩的人再次一起商议跟匈奴换马一事,韩国最为寒酸,所能筹集的布匹,仅能换取两千匹马。

    齐国最为财大气粗,决定换两万五千匹。

    赵国有困难,但不像韩国如此严重,决定换一万匹马。

    为了解救困境,张良写信给刘邦,在跟匈奴换马后,把其中五千匹借给韩国。

    表面上说是借,刘邦清楚得很,韩国穷得叮当响,很难再还了。

    即便如此,为了抗秦大计,刘邦还是答应了张良请求。

    张良回到丞相官署后,部下向他报告。

    “丞相,暴秦又发明一物,名为‘马掌’……”

    听到部下解释马掌作用,张良眼前一亮,匈奴骑兵数量最多,如果马匹钉上马掌,匈奴兵更能纵横驰骋,将会更加强大。

    匈奴越强大,就越能牵制暴秦。

    部下又再说道:“丞相,关中、汉中已有近三个月没下雨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良的心情又再好转少许,说道:“这是好事啊!只是三个月还不够,最好一年都不下雨,让暴秦所有耕地都颗粒无收。”

    张良在下令打造铁马掌的同时,派人向匈奴兵那边传递这个消息。

    ————————

    十一月底,书房。

    子婴在阅览着去年的上计薄。

    大业四年全年,秦国人口增长到667万,年满十七岁可从军人口由四十八万增长到五十五万。

    去年粮食产量、赋税收入,比正常年份高出一成。

    在食盐方面,盐井开发到一定数量后,产量保持平稳,总产量和总需求量保持平衡。

    在纺织方面,战争结束后,士兵返回家中,妇女能抽出更多时间纺纱、织布,布匹产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秦国虽然难以跟东方六国公开通商,也能做到自给自足。

    对于上年度统计本,在嬴子婴看来,这就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不久的将来,嬴子婴会以综合国力为依托,开启一统天下进程。

    这天,君臣三人,根据个郡县去年政绩,对相应官员进行升降、任免。

    南广县、平夷县的县令,因为连续两年政绩突出,都被晋升一级。

    平夷县县令孔恢晋升为治粟内史丞。

    南广县县令潘延年升为巴郡郡丞。

    处理完毕后,陈平道:“去年,我秦国形势很好,目前却有不好迹象,关中和汉中已持续三月有余没下雨了,如若两个月内还不下雨,会演变成旱灾,就算关中有郑国渠,泾水水位下降,郑国渠水量不足,影响农田灌溉。”

    子婴道:“农耕要靠天吃饭,但愿不久后会下雨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