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也知晓,即便四大豪族上钩,想要将这些大鱼钓上来,并不容易。 还需要一个艰难的搏斗过程。 嬴政放下奏折,道: “传诏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让其搜集大秦三十六豪族各族重要人员资料,越详细越好; 另外,卢范朱隋四大豪族选何女子入咸阳,也给寡人查探清楚。” “诺!”郎中令躬身一礼道。 准备派太监去给纪纲传达诏令。 秦王继续道:“让丞相,来见寡人。” “诺!”郎中令道。 很快司马懿来到御书房,恭恭敬敬一礼:“臣,参见陛下!” “免礼!”嬴政道。 司马懿询问道:“陛下,您召见臣,有何吩咐?” 嬴政道:“仲达,如今我大秦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但奈何受限于人才,你可有好建议?” 他说的是事实,秦很缺人才,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都缺。 人才,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基础。 没有大量优秀人才,大秦何谈兴盛。 “陛下,其一,您可学秦代先王下招贤令,向神荒东隅诸国招揽人才。此举招揽到了商鞅等俊才; 其二,可举孝廉,让秦国各郡县官府向王庭,举荐优秀人才。”司马懿道。 嬴政漆黑如墨的眸子,闪烁着精光,没有马上回答。 一会后,他道:“仲达,你的这两个意见,可以执行,但只能是暂行。想要改变秦国人才短缺的根本局面,还要另寻出路。” 向诸国招贤,有着诸多不确定性,一旦山东诸国有了优待人才的政策,人才基本就不会流入秦国。 至于举孝廉,嬴政读史时,就看到过,也有很多弊端。 举孝廉是华夏汉朝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主要科目之一。 被举人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 此制很不公平,被权贵把持,寒门学子基本得不到举荐。 东汉的一首童谣,就这样唱:“举孝廉,浊如泥。举良将,怯如鸡。” “陛下,您有更好的解决之法?”司马懿试探道。 嬴政微微颔首:“大秦选拔人才,科举制才是正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