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奋斗-《伐清1719》


    第(3/3)页

    “只是如今多了一个准格尔,且有俄人在背后密谋,只怕此举过于刚猛,失之以柔......”李绂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担心。

    宁渝呵呵一笑,“眼下漠南蒙古已经尽入我手,他们若敢反抗,朕也不会介意下重手惩治,至于喀尔喀三部若是不蠢,将来朕还会保留他们的承嗣,可若是敢跟俄人搅和在一起,朕自然也不会心软。”

    听见皇帝一片喊打喊杀声,外交部左侍郎赵显泰有些微微担心,他轻声道:“只是此举可收复蒙古,却不可收心......”

    “朕以为,即便是一味施加仁义,也难以改变目前的现状。清廷能花近百年时间,才逐渐化漠南为己用,朕未尝不能花更长的时间。”

    宁渝轻轻哼了一声,却又道:“民族融合之事,方为正途,朕可以花更长的时间,来彻底逐渐稀释蒙古人口,从而促进民族融合........”

    “此绝非百年之功........”

    “可是朕以为,如此才能彻底奠定我大楚之王道教化。”

    宁渝抿了抿嘴唇,“等到定下蒙古之后,朕将会把儒学院里的那些儒生们,全部都发遣到蒙古来,给朕好好教化子民,毕数百年之功,彻底掌控蒙古。”

    “是,陛下。”

    李绂心中大喜,他脑海里顿时回想起了无数先贤的言行,其中教化苍生可是一件大大的功德。

    而为这件事所作出努力和牺牲的儒生们,自然也是为了先贤大道奉献的先行者罢了,他们的牺牲,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宁渝点了点头,道:“眼下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与将来如何在草原上作战。”

    严格来说,自从复汉军立军以来,长期纵横南方沼泽和水道,在北方作战只有一次北伐之战,其中蒙古作战更是从未有过,而为此所缺失的东西,却是极为难以弥补。

    枢密使宁忠义却是叹了口气,很显然他为这个问题已经研究了许久,道:“陛下,我军目前的问题始终都是马军数量不够,其中除了马匹本身数量存在欠缺,连具备丰富经验的骑兵也不算多,将来若是真的跟蒙古人在草原争锋,只怕也难以应对.......”

    “可是咱们的胸甲骑兵,在之前北伐的时候,不是接连摧垮蒙古骑兵吗?”李绂终究对军事方面的东西,了解的实在有些过少。

    宁忠义当然明白其中的秘密,苦笑道:“咱们现在满打满算只有三千名胸甲骑兵,其余的八千人都是骑马步兵,而胸甲骑兵虽然厉害,可是在草原宽阔之地,反倒没有特别大的威胁........”

    宁渝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问题,严格来说还是属于骑兵的定位不同,北伐之战的时候,蒙古骑兵一直都在冲阵,因此死伤极为惨重,可是那毕竟属于不得不战,而一旦到了草原上,几千个胸甲骑兵很容易成为洒在面上的那点芝麻,看似有存在感,但作用确实有限。

    此外相对于皮糙肉厚且好养活的蒙古马,阿拉伯马放在草原上几乎是一个噩梦,因为蒙古草原上的寻常牧草,根本无法满足阿拉伯马的需求,像复汉军在平日里喂养阿拉伯马的时候,都是喂养的苜蓿草以及燕麦、麦麸、玉米和豆饼,伙食标准根本就不是蒙古马能相比的,而蒙古草原本身的产出根本无法满足阿拉伯马的需求。

    其次,蒙古马在蒙古草原上面具备极强的耐力,它能够进行长距离奔袭,而这正是蒙古骑兵进攻的常见方式,反倒是阿拉伯马并不具备良好的耐力,它更加擅长于冲刺,因此在耐力方面也被蒙古马吊打。

    说白了,在草原上作战,地形气候永远都是不能忽视的因素,或许胸甲骑兵确实精锐,可是只要蒙古骑兵善于拖,就能够把金贵娇弱的阿拉伯马给拖死,而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交战根本不可能发生。

    “大楚需要更多数量的蒙古马,要用他们来组成骑马步兵才行。”

    宁渝摩挲着下巴,脸上若有所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