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挑拨-《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2/3)页

    唐恪脸上堆着笑容:“陛下放心,臣鞠躬尽瘁。”

    支持我?皇帝你的良心不会痛的吗!

    你故意放一个李崇光来恶心我,还说支持我!

    得了!谁让我是臣你是君。

    赵桓突然道:“朕想将时家和韩家牵至东京城,卿以为如何?”

    “回陛下,不可,若是将时家和韩家强迁至东京,辽地之商贸恐怕要处于很长一段时间的停滞状态。”唐恪耐着子性子跟皇帝解释着,心中不由得暗暗叫苦。

    自己的利益显然与皇帝的想法是相互冲突的。

    若是时家和韩家真的被皇帝强迁至了东京,辽东的整个商贸体系至少瞬间要垮塌一大半。

    这对于肩头担负重任的唐恪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到时候皇帝必然大发雷霆,他可不会听你的解释,保不准一顿骂,骂完后贬官。

    这样唐恪就成了冤大头了。

    唐恪觉得自己这个位置真的是蛋疼。

    前几天刚保了完颜齐,目的是为了对付时家和韩家。

    现在转身就要保住时家和韩家。

    总之,夹在中间,稍有不慎,就惹祸端。

    唐恪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这里的商贸过于依赖时家和韩家。

    这两个在完颜宗磐的新政之下成长起来的商贸家族,控制了铁、煤、丝绸、茶叶、粮食、运输等各行各业。

    这也是赵桓一定要弄死他们的原因。

    强大的中央政权下,是不允许地方有私自的另一套体系和势力的。

    赵桓沉思想了想。

    实际上这段时间,他都在这个问题上就两种处理方式有些纠结。

    直接把人强行牵至东京城,辽地必乱,又横生枝节。

    不放到眼皮子下面,心里又不踏实。

    最终,赵桓还是觉得采取唐恪的意见。

    反正李崇光这种铁血将领在这里,就算时家和韩家要搞出什么幺蛾子,用刀剁成渣渣就可以了。

    除了给唐恪压缩时间以外,皇帝基本上同意了唐恪的建议。

    例如两年之间,在上京、沈州、显州和丰州等地,各自修建3座小学,各自设立知府辖制,从幽州府招募商社,全面开发关外与关内的商贸往来,并且对前往上京、沈州、显州和丰州从商的商人进行政策上的扶持。

    为了解决皇帝心中的忧虑,唐恪建议先将这几个地方的矿产开采收归朝廷工部,又严令禁止民间私自走私盐铁,以及严查商社资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