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谨弟,西南那边你有什么想法?” 苏谨摇摇头:“卡契朱能镇守了十年,足够了解当地情况,管招兀吉尔和他配合得当,我的意见是,不要贸然调动了。”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朱棣笑笑:“不过乌斯藏的卫所,朕得动动。” 苏谨明白他的意思。 自古以来,吐蕃就和汉家人离心离德,更是大唐的最大外患。 如今虽然早年被洪武爷征服,成为大明的一部分,但却更多依靠本地治理,更像是宣慰司。 但随着苏谨将铁路带入大明,这十年间朱棣对乌斯藏的掌控愈发稳固。 到了这个时候,可就不能由着他们继续实控,必须往里面钉钉子了。 尤其是在这风雨飘摇之时,每一个没有被大明稳稳控在手里的地域,都有可能成为敌人引火的线头。 “你准备用谁?” “调李彬吧。” 李彬是凤阳人,早期承袭父职成为武将,在朱棣靖难起兵的时候主动归附,作为前锋一路南进,颇有战功。 建国之后,累功又升到都督佥事。 永乐元年的时候,朱棣犒赏靖难功臣,他又以功封为丰城侯,还给了世券。 在洪武时期,这个铁券不是啥好东西,甚至可能是催命的符。 但朱棣对功臣还算不错,也没做什么杀功臣的事。 苏谨和李彬不熟,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交恶,闻言也没说什么。 “孙威这次跟我回来了,让他带一个千户也去乌斯藏吧,说不定有点用。” 朱棣疑惑。 倒不是他信不过孙威,而是有大用。 按朱棣的意思,孙威应该被派去西域或者漠北领军,才能发挥他的最大能力。 毕竟,孙威可是苏谨麾下第一陆战名将,就连朱棣也眼馋的很。 只给一千兵?是不是太少了点? 苏谨明白朱棣的疑惑,开口解释道:“那老小子在我麾下散漫惯了,听调不听宣,他到了西域是听老徐的,还是老徐听他的?” 朱棣心想也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