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崔慎的脸色,也从轻松变得逐渐凝重! 一首诗写完了! 没有雪字! 前三句看似都在数数,但是最后一句画龙点睛! 一片一片飘落而下,千片万片无数片的飘洒! 落入冬天才开的梅花,然后消失不见! 这不是雪,还能是什么! 如果没有最后一句,没有梅花,没有都不见,前三句就是废话! 但是现在一首诗串下来,正好咏雪! “哈哈哈!” 庆帝突然发出扬眉吐气的笑声! 这首诗有没有达到北齐的要求,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随后,南庆一方的大臣都反应过来了。 靖王啧啧赞叹道,“神了!三弟真神了!” “数数都能作成诗,而且还真没雪字!” 崔慎呆滞了很久,然后面露苦涩之情。 长宁侯卫壁,却是瞪着眼睛,看起来想说什么。 但是他在北方长大,他太懂雪了。 千片万片飞入梅花,如果不是雪那还是能什么! 李长安念完最后一句,他瞬间反应过来,这就是雪! 最后,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 在北齐使团的叹息声中,崔慎彻底服气了! 真正会写诗的人,自然知道李长安的咏雪诗,无可指摘。 “罢了,外臣心服口服,小殿下天纵奇才!” “从今往后,外臣再也不写诗了!” 在这首诗的烘托下,国宴氛围达到高潮! 堂堂五言长城,没有在北齐吃过鳖,却在南庆翻了车! 南庆文坛被北齐压了这么久,这口恶气真是出的酣畅淋漓! 庆帝频频举杯,南庆君臣开怀畅饮! 在国宴快要结束的时候,双方喝的都有些多了。 长宁侯叹息道,“三殿下,的确是天纵奇才。” “但是,南庆也就偶尔出一两首好诗。” “要说天下文坛正统,衣冠正朔,还是在我大齐!” 这种阴阳怪气,冷嘲热讽,是外交场合最常见的。 庆帝使了个眼色,范建郭攸之等人,已经准备抡袖子舌战了。 这个时候,李长安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二哥……何为衣冠?” 这一声很小,但是殿中人都听到了。 李治坦言道,“衣冠就是文化人的衣帽,代指文化正统。” 李长安满脸疑惑,“文化正统在哪里,应该看人有没有文化。” “难道只凭衣冠品类和南北地域,就能判定有没有文化吗?” 第(2/3)页